欢迎光临第七届雄安城市建设、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材展!
展会新闻 » 雄安新区(2017—2030)规划建设三步曲


你遗憾自己错过了深圳特区快速发展的黄金时间,错过了上海浦东新区十年淘金机会。刚刚开始的雄安新区十年,你还要留下遗憾么?


雄安新区进度规划:3年内,一个新城的雏形将初步显现,雄安新区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5年内,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到2030年,建成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较快的推进节奏迫使新区建设加快进度,近日,随着雄安新区近期大动作不断,可以断定,未来已来。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城雏形显现(20172019年)


雄安新区的前期建设将是以政府为绝对主导,控制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严禁产业和人口未到,房价先涨的现象。新区的初步规划会以白洋淀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内进行城区初步建设,留出已经计划迁至新区的央企用地,并在规划的居住区内建成国资公寓。

 

雄安新区要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理念,不搞土地财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新区将创新工作路径,实行租售并举的政策,满足各种群体的住房需求,为到雄安新区工作的各方面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目前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基础较差,故而区域内前期发展的重点必然是基建项目,并且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会是前期拉动雄安地区GDP的主力。根据中央的指示,雄安新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从100平方公里迈向200平方公里的中期发展目标。


并且,《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开展节能住宅建设和改造;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要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大体量的建筑规模,高标准的建筑要求,这就决定了雄安的建设方式是以装配式建筑为主
近两年,新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生态区域、产业园区、居住规划用地将陆续落成,新城雏形显现。


 雄安新区完成起步区建设(2019年—2021年)


新区引入两所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并至少建有一个高科技产业园,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北京部分央企进入规划园区。新区四年后,常住城市人口达到30万以上,达到国内中等三线城市规模。位于大兴区的北京新机场建成通航,雄安新区向全球化的交通环境更加便利。

 

白洋淀景区成为全国旅游度假胜地。旅游规划区域内将建有不同的功能区,自然景区、休闲区、娱乐区投入运营。娱乐区施行企业化运营管理,主题公园(方特/欢乐谷)在娱乐区唱主角。


根据规划,新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绿色智慧新城初步成型。


 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2022年—2030年)


一年多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新区,从内而外初露峥嵘。


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在雄安新区容城县,最引人瞩目的建筑莫过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它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集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技术、海绵城市、被动式建筑、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项先进建设理念,被视为中国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区。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参照北京故宫中轴线布局,拥有三纵三横的庭院式建筑布局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这里禁止燃油车入内,人们可选择电动汽车、骑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它没有围墙和大门,现代气息浓厚的书店、超市、邮局、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这里的地下建有综合管廊系统,与地上海绵城市建设双管齐下,实现水资源自然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未来的雄安,将按照市民服务中心的建筑模式,建成一座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就业的高品质宜居之城。构建城市内外交通链接体系(20分钟到北京新机场,30分钟到北京、天津,60分钟到石家庄),人口密度控制在1万人/平方公里,拥有全球一流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社区15分钟、邻里10分钟、街坊5分钟的三级生活圈,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等。


高端高新企业雄安新区落子布局

位于容城县奥威路的“央企一条街”吸引着世人目光。那些从前只存在于当地人想象中的央企和大型国企,分布在这条街道。昔日以服装企业命名的多条街道上,中字头企业开始聚集。

 

除了央企,诸多名声在外的民企,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也集中在雄安新区落子布局。


拥有高科技基因是这些落户雄安企业的共同之处。首批落户雄安的48家企业全部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14家,现代金融服务类企业15家,高端技术研究院7家,绿色生态企业5家,其他高端服务企业7家。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从容城驱车前往雄县,路旁入眼处是一排排生长茂盛的树木,这是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的一部分。为留足生态空间,自去年起,雄安新区实施万亩“千年秀林”工程,共植树26万棵。今年,新区还将实施10万亩造林工程。 


同时,为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雄安新区深入开展唐河污水库治理工程、纳污坑塘排查整治、白洋淀流域“洗脸工程”、“散乱污”企业再排查、再整治等四项措施,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未来,还将优化调整白洋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完善白洋淀生态补水机制。按照规划,到2035年,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


 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地标

 

与传统地方政府不同,雄安新区将严格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即“小政府,大服务”。在人才引进方面,则依岗选人、一人多岗,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并一律实行聘任制。


按照“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雄安新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布局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科学确定新区功能布局。

 
新区开始大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新区面积完成起步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占到35%以上,并继续向外扩张。新区常住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以上,极大的分流了北京的流动人口。初步建成一座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晶通积极拓展雄安市场,重磅亮相德维斯建博会

面对广阔的雄安市场,众多建筑企业纷纷入驻,抢占市场。为积极参与新区建设,不错过这场行业盛会,晶通建筑将携带其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亮相雄安最大德维斯建博会(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展),为雄安建设加油助力。河北晶通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科技型上市企业。公司自201312月成立以来,秉承“团队兴企、技术创新、紧跟政策、放开步伐”的发展理念,引入复合墙板生产线并陆续完成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

晶通建筑拥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住宅工业化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模块化自保温墙板、钢结构工程、轻钢建筑系统的研发、设计、安装、技术咨询与售后服务”等方面。


晶通建筑采用国际先进的轻钢结构生产体系和独创的预制模块化可装配式自保温外墙板体系,致力于全装配式低层钢结构房屋、钢结构民用住宅等永久性建筑。其中,模块化预制房屋建筑体系可以实现95%以上工厂预制,符合节能、环保、抗震、低碳的新型房屋建设理念。


晶通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墙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前景十分广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可大大提高建筑品质,还能对消耗存量钢铁,促进钢结构行业结构调整,增加战略钢材储备,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化工人转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返回顶部